上一页|1|
/1页

主题:关于儿童嫉妒心理

发表于2011-06-17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或有什么好的东西,自己当时却无法胜过或拥有,便会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中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对获得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的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甚至尽管有些事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儿童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此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及时发现儿童的嫉妒。
 
2、直接的对抗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快情绪归咎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3、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这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做情绪疏导: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做情绪疏导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招生内容为,7-12暑假集训营 .
5-14岁童子军 
8-12岁男女地带(性)特色课程


地址;昆明市金马坊金碧辉煌写字楼,二单元三零二 
联系人;薛老师:1508709846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