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杨杰将军的茶马花街情愫

发表于2015-08-05

茶马花街,一条极其普通的街道,却因一位位名人的喜爱而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杨升庵曾在这里居住,徐霞客曾到这里游览,聂耳也为之谱曲。相比他们对茶马花街的感情,杨杰将军对茶马花街的情愫更显的与众不同。


杨杰将军就静静地躺在这里,和他喜爱的茶马花街为伴。“杨杰烈士墓”则矗立在昆明西山高峣至华亭寺之间,墓地呈扇形,占地90平方米,主体以青石筑台,共三级,最上平台叠石为墓,长3米,宽2米,高80厘米,墓碑由李济题书。


杨杰(公元1888年-1949年),字耿光,大理白族人,军事家,以文韬武略享誉中外。求学于云南陆军速成学堂时,杨杰将军就对茶马花街心驰向往。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杨杰早已萌发“以夷之长以治夷”的爱国之情,东渡求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杨杰将军自幼家境贫寒,但天资聪明,时常读一些进步书籍,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痛恨列强的入侵。杨杰将军认为中国的封建落后保守顽固制度不能再继续下去,而要打开门户向外学习,加强国防建设,发展经济,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日后,杨杰将军接受了孙中山等的人的思想,先后两次求学日本。曾因成绩优异,深得日方赏识并有意劝之留下,但杨杰将军不为所动,毅然回国。


杨杰将军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曾在1925年9月担任国民军河南陆军训练处教育长这样对军官们说:“凡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既当了中国军官,就应该负起保护国家的责任。在国家陷于分崩离乱的时代,尤应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对内谋求国家的统一,准备对抗列强的侵略、压迫。”


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杨杰将军始终坚持抗日,认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并能在战争的实践中建设中国现代化国防,保证早日驱逐敌人出境。在国共出现分歧的时候,杨杰将军发出:“功名难夺报国志,岂容兄弟互相残?”的感叹。


杨杰将军的一系列爱国举动,引起蒋介石的极为不满。在蒋介石1949年9月于云南进行的“九•九整肃”中,杨杰将军就是黑名单上的第一名。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杨杰将军设法摆脱特务的监视,秘密飞往香港,准备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当时杨杰将军已被确定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十分关心爱护将军,千方百计保卫其安全,却不幸于9月19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香港寓所。


杨杰将军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静静地躺下休息,可以永远地和茶马花街在一起,永不分离。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