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地产老总卷款数亿元跑路 银行贷款有去无回

发表于2012-01-06

关注房企资金链紧张

南京:地产老总卷款数亿元跑路 银行贷款“有去无回”

来关注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话题。年底一到,房产企业到了一个集中还款期,资金链紧张的程度可想而知。前不久,在江苏南京,一家从事房产开发和建筑行业的企业老总,带着数亿元的贷款,一夜之间不知去向,至今仍下落不明。目前工厂已被法院查封,供货商上门讨债,大量银行贷款也面临着有去无回的困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画面上这家企业叫南京宇扬集团。以生产脚手架业务起家,后来又涉足房地产行业。在南京市的一个开发区里,记者发现,集团下属的两家工厂距离不到500米,正是上班的时间,但两家工厂的大门紧锁,厂区内静悄悄的,只有门口残留着法院的封条和发放工人工资的通知。住在工厂的一位当地居民说,这家企业倒闭的事早已在传的沸沸扬扬。

南京宇扬集团居民:也跑过几年,这回是大跑,带了27个亿跑掉了。

发表于2012-01-06

记者问道:你听谁说的

居民回答:听这个村子里人说,27个亿,国家的钱被他搞十几个亿。

进入厂区,眼前是一幅冷清破败的场景,到处堆积着各种垃圾和废旧设备,冰冷的车间里光线昏暗,几台机器已经锈迹斑斑,操作台上还有工人没不及收拾的工具,一个铁架子上还依稀能看到计件留下的记号。在厂区后院,几个留守的工人正在清理盘点存货,一个在这里干了10年的工人说,她至今还想不通,工厂为什么突然就关门了。

南京宇扬集团工人:我们都不相信,怎么可能呢,平常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怎么9月1号正常的上班,8月31号是盘点的,9月1号是工人正常的来上班,1号又是一个开始,到门口门卫不让进去,叫我们等一个星期,等通知,一个星期后再来,当时有人心里就有数了,门卫都不让我们进了,就是不上班嘛。

发表于2012-01-06

南京宇扬集团门卫:8月31号晚上,我们接到通知,9月1号早上,任何人任何车子不准进来,我们是门卫,就是集团通知的。包括干部工人 全都不准进

在工人和门卫的眼里,自己所在的公司实力雄厚,虽然很少见到集团老总,但从二楼室的荣誉墙上,他们觉得老板杨军是个有钱人。在会议室里,烟灰缸里胡乱塞满了一堆烟头,横七竖八的桌子上还剩下几个没喝完的饮料瓶。目前,当地政府和银监局已经介入处置工作。


发表于2012-01-06

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信用数据资料如果积累时间比较短的话 应该讲 它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它不能够作为一个我们说的信用评级模型的开发的数据 它用不上 这个需要有比较长(时间)的数据 它才能够做出这个模型来 才能够让银行走技术控制信用风险的道路

目前,银行的保证金一般在贷款额的30%到50%之间,竞争激烈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保证金会相对低些,一般在10%到30%。剩余的部分则需要由放贷银行承担,行业内称为风险敞口。与实力较强的银行相比,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对贷款人信息积累更有限,控制风险更多的是凭经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做贷款方面 在风险控制方面 有它们的独到的一些经验 它们主要是你的三表 哪三表呢 就是电表 水表和海关报表 这个就是证明你的生产是不是正常

发表于2012-01-06
但是对于发放额度过大的贷款,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弱。银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接近四成,为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同时2010年它们的资产负债增速接近40%。对此,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城商行规模的扩张,确实可以提升盈利能力。然而,这两年企业盈利增幅放缓,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扩张后,风险开始显现出来。
发表于2012-01-06
湘财证券研究所银行行业研究员许荣聪:我们从上市公司的报表可以看得出来 企业去年的盈利增长是在放缓的 如果从展望来看的话 今年的盈利也并不是非常好的情况下 整个银行的不良额和不良率都是有一些些许的上升 这应该说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发表于2012-01-06

上海: 开发商年底资金链紧张 地王纷纷易手

南京房企老总携巨款跑路,应该说是开发商因无力偿还贷款而被迫选择的无奈之举,但也印证了年底开发商资金链的紧张现实。在上海,曾经出现过单宗价格超过70亿元的超级地块,单价地王、总价地王层出不穷,然而,这种情况在这个冬天也出现了大逆转。

发表于2012-01-06
仅在2011年11月份,(字板入)上海一共推出了11幅经营性用地,但其中7幅地块已被国土部门撤牌,撤牌率高达64%。而最近几个月,上海市无人竞拍最终导致流拍的土地挂牌数量已经涨到了15幅。(字板出)由于年底资金链紧张,加上房地产市场不明朗,昔日高调拿地的地王们,在一轮一轮降价潮推动下,现在也纷纷以底价出售手中的房源。来看记者从上海发回的报道。
发表于2012-01-06
李磊:说到外滩不得不提的一段经历就是2010年的2月份上海正大集团仅有现金十亿元的替补身份进入到该地块的竞拍当中。最终却以92.2亿元的高价拍下这个地块。然而22个月过去了,我们也仅仅在这里看到刚刚高出地面的地基工程。在这22个月中上海正大集团将这个地块几易其手。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链出现了重大问题。
发表于2012-01-06

虽然当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92.2亿元竞得外滩8-1金融地块是上海证大集团捡了个大,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就对上海证大集团的高价拿地之后的资金链提出了质疑。认为当时仅有10亿左右账面流动资金的上海证大集团根本付不起高额的土地款。但当时的上海证大集团管理层信心满满。

上海证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王辅捷:大家也知道经济界的一种现象对吧,理论: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一个地球,那么说作为一个企业如果说不敢去搏,不敢去冲击大的项目。那么企业的做大做强也没有很好的基础。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