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内地房股海外发债潮再起 开发商未雨绸缪择机筹资

发表于2010-08-05

     * 今年第二轮内房股发债潮再现苗头

     * 调控松紧莫衷一是,开发商未雨绸缪

     * 集资活动将陆续跟进,发债或是好选择

      中国房地产商新一轮的海外发债行动已徐徐展开,虽然对下半年中央调控楼市是松是紧仍莫衷一是,但在市场对高息产品风险胃纳开始恢复时,房产商见机行事"先筹未来钱",为支撑後续成长储备弹药.

      尽管大部份内房股的财政仍然稳健,但在内地银行贷款未见放松,即使目前手头或未有具体的土地收购计划进行,但分析师预期将会有更多的内房股在资金上未雨绸缪,为将来出现的土地收购做好准备,或为到期债务再融资.

      继上月中远洋地产(3377.HK:行情)宣布发行可9亿美元可换股证券,为下半年内房股的集资活动揭开序幕後,世茂房地产(0813.HK: 行情)、合景泰富(1813.HK: 行情)和碧桂园(2007.HK: 行情)等先後发行或宣布发债计划.

      "房地产商的业务模式决定了流动性是它们的首要考虑,当市场好转,它们集中出来利用这个机会(集资),是非常正常的."惠誉国际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王颖称.

      她指出,近期市场对高质量的高息票据的兴趣渐见恢复,这从投资者对此前世茂房地产发行的票据反应不错可见一斑.

      以长三角为基地的世茂房地产已成功发行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最近公布拟发债的则包括以广东省为基地的合景泰富(1813.HK:行情)和碧桂园(2007.HK: 行情).另有市场消息指,中国地下商城运营及开发公司--人和商业(1387.HK: 行情)亦已委聘了美银美林、中银国际及瑞银为其安排与定息产品投资者进行会面.

      事实上,这一轮拟发债的公司,部份已是今年内二度寻求发债.包括碧桂园和人和商业.碧桂园于4月份时已发行了5.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以赎回先前发行的可换股债券,是次公司发债所得,除了回购2013年到期而尚未赎回的可换股债券外,也会用于现有或未来的房地产项目.而人和商业在5月时也已发行了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

      "它们(内房公司)可能希望在海外集资用以买地,或为到期债务再融资,因为透过这渠道所筹资金的用途,较在内地银行融资较为宽松."野村证券债券分析师Annisa Lee表示.

**增长中的市场仍有迷雾**

      "现在内地(房地产)是增长中的市场,发展商要有钱才能壮大."里昂证券地产研究部主管王艳表示.

      她说,现时即使是内地最大的房地产商,市占率也只有3%,要翻一番也非难事,因为内地居民的自有房屋比例仍偏低,而他们的收入增长则较快.

      然而,短期而言,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仍是充斥着不明朗因素.

      为遏抑高房价,中国政府自4月中旬连番出台堪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市调控措施,到今已显初步效果.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为2009年2月来首次.

      这些措施亦令楼市交投即时放缓,多家上市房地产公司5、6月合同销售额较4月份均有所下调,上半年的销售额亦大多未及全年目标一半.由于房地产商在去年楼市景气时有大量新项目开工,并陆续于今年下半年供应市场,使到下半年楼价下调压力增加,分析师料房地产商全年销售或未能达标.

      虽然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一度让市场揣测後续调控力度将有所放松.但中国官方已多次表态,下半年楼市调控不会松懈.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近日指出,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达到效果绝不会放松,下半年应稳定政策以减少市场的预期,一些城市应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集资将陆续有来**

      分析师并预期,之後将有更多的内房公司在市场集资,而发债会是较可行的方式.

      为保留资金,保利香港(0119.HK:行情)日前就宣布计划削减今年的新开工面积目标14%,料可节省17亿元人民币建筑费用开支,但不会影响明年可售面积数量.该公司今天暂停股份买卖,拟通过先旧後新方式配售总值高至32亿港元新股,资金将用于未来的投资机会,包括扩充土地储备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建银国际分析师陈嘉祺则指出,"现在要配股的话,价钱也不是太好,因(股价)相对资产净值有较大折让,发债会较为适合."

      内房股走势在中央调控政策出台後一度受压,但在调控消息被消化後,过去一个月该板块大幅反弹.龙头股中国海外发展(0688.HK: 行情)累计涨近15.5%,广州富力地产(2777.HK: 行情)大升近32%,世茂房地产及雅居乐(3383.HK: 行情)也有22%涨幅,显着优于大盘恒生指数同期8.3%的升幅.

      惠誉的王颖并指出,投资者对中国地产企业的态度仍较为审慎,故它们发债的话,成本也会相对其他企业为高.因此能在债市筹资的,将会是那些实力较强,项目质素较佳且持有能提供经常性收入的商业物业的房地产商.

      但她同时表示,"假如息率高至一定程度,房地产企业又是否愿意发债呢?"

发表于2010-08-23
发表于2010-08-26
发表于2010-08-30
引用:sxw0919 在2010-8-26 14:33:52写道:原帖
 
 下午好!
发表于2010-09-01
引用:gxcy1078 在2010-8-30 14:07:36写道:原帖
 下午好!
 
 
发表于2010-09-18
引用:sxw0919 在2010-9-1 12:52:23写道:原帖
 
 
 
上一页|1|
/1页